中国传真新闻社讯:今年4月19日上午,新会一中校友、谭镳先生故乡新会南坦村父老乡亲等社会各界代表云集新会石涧公园谭镳先生墓园,向这位著名爱国教育家、学者献花、致敬和祭奠。

新会社会各界祭拜爱国学者谭镳先生墓
今年是谭镳先生逝世100周年
据了解,2025年是近代爱国教育家、维新志士谭镳先生逝世100周年;同时也是百年学府新会一中创校120周年的特别年份。作为”公车上书”与维新变法的参与者、梁启超先生的亲密伙伴与事业支持者,谭镳先生毕生践行教育强国理想,其爱国精神与改革魄力至今仍激励后人。为深切缅怀先生事迹,弘扬其思想遗产,其家乡新会社会各界拟在本年度完成三项工作任务:修缮故居、刊印文集、瞻仰凭吊,以实际行动向谭镳先生表达崇高敬意。
三项行动付诸实施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截至2025年5月,上述三项任务均一一付诸实施,目前如火如荼进行中:首先是修缮谭镳故居,守护历史记忆。近年谭镳故居急需修缮的呼吁发出后,发起社会募捐行动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幸得到新会彩艳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新会一中校友也纷纷热情捐款,目前已经募集近百万善款,确保修缮谭镳先生故居工程可以顺利进行,该修缮工程预计2025年9月前竣工,让这座承载先贤精神的文化地标重焕生机。其次是刊印谭镳文集,传承思想薪火。由新会一中校友为主要学术力量组成的《谭镳文集》编委会经过默默耕耘,近年先后编辑、出版《新会乡土志》与《谭镳文集》,系统整理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地方文化研究成果,让珍贵文献惠泽后世。最后是瞻仰凭吊,赓续精神血脉。在谭镳先生家乡新会九龙村委会协助下,近年每逢清明,均组织谭镳先生亲属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新会一中校友等,前往新会会城石涧晞晖园举行主题纪念活动,追思先贤风骨,凝聚家族与社会的文化认同。
谭镳先生故居与墓园
百年谭镳百年遗风,新会至今尚存谭镳先生故居与墓园。谭镳先生故居位于新会会城九龙村,晚清岭南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风雨百年巍然屹立。2023年,由九龙村委会、新会一中、江门市文保志愿服务队等各方合力,对闲置已久的故居进行打扫清洁。2024年1月,热心人士更是发起对故居进行测绘,有关部门及社会贤达拟对故居进行修缮,将来活化为教育基地,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2025年4月,施工队正式进驻谭镳故居,开始为期半年的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而谭镳先生墓园即晞晖园,在风雨沧桑中亦有几许变迁故事:1924年12月,一代学者谭镳去世,享年63岁。1928年,谭镳门人弟子在新会县立中学左邻马山麓(即今马山公园)建筑“仲鸾亭”,并摹刻谭镳先生肖像于纪念碑上,与近邻的新会学宫、陈文恭祠(奉祀陈白沙)并峙,为邑人留下一处颇有纪念意义的文化遗迹。可惜后来“仲鸾亭”毁于抗战期间,石碑与碑文今佚。1998年,改在圭峰山石涧公园内建筑晞晖园及委蜕亭,作为永久纪念场所,以此景仰老校长儒雅风骨。瞻仰过谭镳先生的乡亲均赞扬:一亭一堂,简洁凝重;摩挲碑刻,铁笔银钩;典范犹存,言行可师;兴园勒石,万古流芳。

图为父老乡亲向谭镳先生献花和敬酒

瑞狮起舞,寓意后来者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晞晖园风景优美庄严肃穆,富有地方文化特色

新会父老乡亲瞻仰谭镳先生陵墓以及系列纪念设施

呈送新近出版的《谭仲鸾文集》告慰谭先生在天之灵
爱国教育家谭镳生平
谭镳(1863-1924年),字康济,号仲鸾,广东新会南坦村人。年青时中秀才,与表弟梁启超赴广州学海堂求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已丑恩科乡试第九名举人。后入康有为开设的万木草堂就读,受到康有为提倡的“今文学”和变法图强思想的影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活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上京会试,又参与康、梁组织的保国会和维新变法活动。是年秋,变法失败,南下归乡,决意走“教育救国”的道路。清末改革学制,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新会创办初级师范学堂,委派谭镳为监督,主要是培养师资。同年秋创办新会官立中学堂,为新会第一中学前身,师范则改为附设,谭镳为堂长(监督)。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新会官立中学堂改称县立中学校,谭镳为校长,一直任至1924年辞世。谭镳是博学之士,主编了《新会乡土志》,分15编,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书。1913年,谭镳参加广东成立的孔教支会。是年,新会成立邑城教育会,他被选为会长。1916年被推举为文庙奉祀官。1916年,广州东山龟岗发掘古墓,他断定为南越王墓冢。他喜收藏书籍和文物,是为了考证历史,所写《冈州考》《古钱谱》,有独见之处。著作还有《谭仲鸾先生集》等。
(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谭根瑞/摄影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