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侨媒中心讯: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假日,侨乡江门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侨乡非遗:东艺宫灯的倩影。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于2012年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海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海外华侨最喜欢的江门手信,是侨乡江门最有名的非遗文化特产。
节日的侨乡街头,灯饰的世界
东艺宫灯:百年传承侨乡非遗
东艺宫灯传承基地,灯的海洋
故里寻根,有宫灯的地方就是故乡
非遗传承人李仰东(左)向人民日报记者介绍宫灯历史
精心绘制家乡风情美景的东艺宫灯
典雅大气琳琅满目的东艺宫灯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江门东艺宫灯
百年传承。东艺宫灯两位已故“掌门人”
一 宫灯传承人解密制作奥秘
江门东艺宫灯非遗传承人李仰东为我们亲自解密宫灯的制作奥秘:东艺宫灯包含红木雕刻、玉雕、中国结、中国书画等多种元素,其制作工艺复杂,包括备料、开料、出槽、挑花、拼件、配活插件,在绢、玻璃上作画、上色,并固定、安装、结穗、挂饰、装灯。雕刻时先以铁丝锯穿,再用刀刻,之后用铁丝磨其空隙,另外还需要经过多次打磨修整。跟着师傅学了一辈子宫灯制作、也做了一辈子宫灯的李仰东,说起宫灯制作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他的世界里,做宫灯不是一种辛苦而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二 东艺宫灯源自宋元崖门海战
李仰东师傅还告诉我们,江门东艺宫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传统六角宫灯,它采用木料、玻璃等传统的材料,使用可折叠式的设计以方便携带。东艺宫灯用手工绘制的玻璃画,图案内容寓意多为龙风呈样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造型和结构是从南宋流传下来加以改造的古典风格。东艺宫灯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作为南派宫灯的杰出代表流传至今,既保存着中国宫灯的传统特点,又具有与北派宫灯不同的特点。为什么江门东艺宫灯有着浓重的南宋宫廷灯饰艺术风格呢?原来,江门东艺宫灯的起源与发生在广东新会的1279年宋元崖门海战有密切关系。传说,宋元崖门海战爆发,元军获胜宋军惨败,南宋国母杨太后与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南宋至此宣告灭亡。在这场大战结束后,很多南宋宫廷艺人、御师就流落在新会一带了。当时流落到新会乡间的李氏宫灯御师就利用宫廷制造宫灯的技艺谋生。又延至晚清年间,其后人李希淼在江门长堤专门开设了宫灯瓷业行,贩卖宫灯,江门东艺宫灯开始名声大噪崭露头角。
三 海外华侨对东艺宫灯趋之若鹜
江门东艺宫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传统六角宫灯,其造型端庄、肃穆、稳重,与古建筑艺术相得益彰。其宫灯玻璃灯片由名师手工绘制,使人百看不厌。东艺宫灯扎根民众,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具有吐故纳新的文化生命力。目前,东艺宫灯的主要市场除东南沿海、港澳台外,还出口至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在海外华侨华人聚居地被广泛使用。江门东艺宫灯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华侨华人的手信、唐人餐馆的标志以及社团节日聚会的饰品。尤其在中华传统节日的元宵、中秋等重大节庆,华人社团、唐人街更是张灯结彩不可或缺;江门东艺宫推动中秋元宵灯谜会的盛行更是成为海外侨胞致力推广中华文化的纽带。江门东艺宫灯,凝聚了华人的爱国爱乡之心。
四 东艺宫灯名列“广东非遗手信”
2023年11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征集评选目前已完满结束,100件“广东非遗手信”新鲜出炉!非遗手信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特产”“礼物”,是以丰富多彩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从中提炼的非遗元素为核心表现内容,传递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具有社交礼仪属性的独特文化产品。此次是广东首次系统评选推出“非遗手信”,旨在助力广东非遗的市场拓展、产品研发、业态升级,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是擦亮广东非遗名片,持续讲好广东故事的创新探索。江门市共有12项产品上榜,其中蓬江区推荐的产品“东艺宫灯文创”、“罗氏柑普茶”等成功上榜。相信江门东艺宫灯将会乘风破浪飘洋过海,把真实感人的侨乡故事、湾区故事传播到五湖四海世界各地。(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摄影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