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真新闻社讯:10月15日,侨乡新会传出好消息:新会一中创办人、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参与者谭镳先生位于广东新会南坦村的百年老宅在社会各界、海内外乡亲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修缮工程顺利完成。一代学界泰斗谭镳先生故居焕然一新重获新生。

图为修缮一新的谭镳先生故居

图为颇具岭南建筑特色的谭镳故居

图为修缮后的谭镳故居迎来第一批参观客
谭镳故居修缮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
谭镳故居座落于新会会城九龙南坦村,占地面积为246平方,始建于晚清时期,是一座具有岭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老宅。故居为三间两廊格局,内设有厨房、储物室、粮食加工房、书房等,有一间宽敞明亮大厅及两间厢房。谭镳故居最特别的设计是:厢房有两间阁楼,可从大厅或主人房进入阁楼,两阁楼彼此相通,并可进一步通往阳台;而主人房设有别致小花园,而屋后又有大花园。大花园东侧建有一间书房,旁边有一条游廊,供人观赏园中花木。园中原本植有一棵由谭镳先生亲手种下的黄皮树,可惜在本次修缮期间被台风摧毁。纵观谭镳故居的结构布局堪称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显得当年设计者颇有匠心。自2023年开始,九龙村委会、新会一中、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新会空间规划勘测院、新会建筑设计院、广东百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门市文保志愿服务队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热心人士,对谭镳旧居进行全面清理、打扫、测绘和建模。新会一中热心校友更以搜集、整理、出版谭镳先生著作为契机,在母校召开“谭镳先生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参与谭镳旧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经新会区人大社会委推动及广东彩艳公司大力支持,多次前往现场勘察、论证,一致认为旧居部分墙体结构已严重开裂,屋顶破损、渗漏,为防止倒塌,急需修缮。
谭镳故居修缮特色鲜明意义深远
谭镳故居修缮本次修缮秉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还原历史真相的原则,在施工前相关部门对故居内原旧物一一详细拍照记录,随后在修复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严谨对标还原。故居屋内墙体则采用画砖缝工艺,外墙经水磨平整后施以钩缝处理,以青砖白灰缝呈现。为什么优先选择这种做法?施工部门表示:一方面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象征新会侨乡当代学子科举高中;另一方面也寄托着“规规矩矩做人,明明白白做事”的为人处世之道。当地文史专家谭根瑞先生表示:从生活和风水学角度看,青砖能在雨天或潮湿环境中吸收水分,待到晴朗天气再释放湿气,这一呼一吸之间,也契合传统风水理念,令谭镳故居成为冬暖夏凉宜居民宅,这样的修复设计也成为本工程一大亮点之一。当地群众参观修缮后的谭镳故居均一致表示:百年故居如今焕然一新,重现一代乡贤往日家居之风采,充分彰显“满堂吉庆”的氛围;另外,修复后的故居新貌与屋檐板设计图案合切,并呼应主题;故居青砖白灰勾勒如画,不仅是一座建筑的美学符号,更承载着教育强国的精神理想与历史使命,谭镳故居修缮效果意义深远,成为一处凝聚新会文化记忆与教育灵魂的重要场所。

谭镳故居外景:一代学者从这里走向广阔天地
谭镳对新会近代教育事业贡献至伟
据相关史料记载:新会一中创办人、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参与者谭镳(1863-1924),生于新会县南坦乡,字康斋,号仲鸾。晚清时创办新会县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先后改为官立中学堂、县立中学校,即今新会一中前身)并担任首任监督。民国后监督改称校长,任职直至逝世。主持编修《新会乡土志》,曾任广东孔教会会长、广州文庙奉祀官,著有《古钱谱》《冈州考》。谭镳先生对新会近代教育事业贡献至伟,备受新会父老之尊崇。
(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谭根瑞/摄影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