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真新闻社贵州消息(记者文萤):近日,贵州从江县民族民间斗牛协会迎来重要时刻——美国中华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俄罗斯湖北总商会暨同乡会荣誉会长马东亚正式受聘担任协会名誉会长。这一聘任标志着传承千年的从江斗牛文化将借助侨领的国际化视野与资源优势,开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千年传承凝聚民心 斗牛文化彰显精神内核
从江斗牛作为苗侗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盛事,以其原始纯粹的文化形态闻名于世。这项起源于三国时期的文化传统,不仅承载着“以牛代战”的和合智慧,更凝聚了苗侗村寨深厚的集体荣誉感。在没有商业奖金、不设比赛名次的纯粹环境中,各村寨自发筹资供养“牛王”,男女老少盛装参与,展现出这项活动深入骨髓的民间自发性和民族凝聚力。
“当我们的牛王获胜时,全寨人的欢呼能让群山震动。”当地老人的这句话,道出了斗牛文化在从江人民心中的分量。正是这种源于血脉的文化认同,让从江斗牛历经朝代更迭仍生生不息,并于2014年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侨领助力架设桥梁 文化出海正当其时
谈及聘任马东亚会长的初衷,从江县民族民间斗牛协会负责人表示,马会长作为知名侨领,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在跨文化交流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广泛资源。“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守护传统的坚守者,更是能够帮助从江斗牛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马东亚会长深厚的文化情怀与国际视野,与从江斗牛文化现阶段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其领导的美国中华文化交流促进会长期致力于中美人文交流,而俄罗斯湖北总商会则搭建了中俄经贸文化往来的重要平台。这种独特的身份优势,将为从江斗牛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规划明晰 打造民族文化金名片
对于未来发展,马东亚会长表示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国际化传播体系,通过海外文化交流平台,系统展示从江斗牛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二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协助从江高标准建设集观演、体验、美食、购物于一体的“斗牛城”项目;
三是强化非遗保护传承,建立更加科学的斗牛文化保护机制,让这一千年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四是带动当地特色产品走出去。本地县种植养殖基本全都是纯绿色、0添加不打农药,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种养植的产品质量好。如“从江七香”是当地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名特产。香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肉质细嫩、胆固醇低,最佳食用方式为白水煮后蘸糊辣椒蘸水。香鸭:本地优质禽类品种,烹饪后皮脆肉滑。香鸡:散养方式饲养,肉质紧实。香肉:指当地传统腌制的腊肉或腊肠,风味独特。香鱼:江河中的野生鱼类,肉质鲜美。香牛:本地黄牛品种,肉质鲜嫩。香禾糯米:优质糯米品种,适合制作传统糕点。此外,还有香羊和香柑(如椪柑),从江辣椒、百香果(全国最甜)、山茶油、牛瘪、瑶浴、油茶、煨酒也都未被大家知晓。


从江县不仅斗牛文化底蕴深厚,还有多项联合国世界非遗,包括稻鱼鸭生态系统、香禾糯、从江小黄村侗族大歌。其中侗族大歌就是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主题曲引用再度出圈。从江小黄村侗族大歌还蜚声国外。
1996年,小黄村少儿侗族大歌队在法国巴黎演出13场,引起轰动。2007年,小黄村9名侗族小歌手随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日本演出。后又随团赴法国进行演出。还有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墨西哥、阿联酋、挪威、比利时、立陶宛、台湾等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侗族大歌的歌声。



“从江斗牛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马东亚会长说,“我将尽己所能,让这一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此次聘任标志着从江斗牛文化保护传承进入新阶段。当古老的牛角号再次吹响,当万千盛装汇聚成流动的银河,这颗深藏在黔东南的文化明珠,正蓄势待发,准备向世界讲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彩故事。


编辑:郭俊
审核:周一鸣











评论